鮑魚的“著陸”之旅:影響鮑魚浮游幼體的附著和變態的因素介紹 [閱讀率:59003] | 10-29 |
在進入匍匐生活之前,小小的鮑魚幼蟲在海水中浮游不定,如同一只自由自在的蝦米。直到經歷附著變態,逐漸長成稚鮑或幼鮑才變成我們所熟悉的模樣。 在鮑魚的生活史中,浮游幼體的附著和變態是其生活史中的重要一步。因此,弄清鮑魚附著變態的機制、研究附著變態的影響因子,便是人工誘導鮑魚附著的關鍵。[imG]upload/article/a2017102913325681.jpg[/imG]影響鮑魚浮游幼體的附著和變態的因素主要包括:水動力條件、鹽度、溫度、光照、基底形態、幼體日齡、幼體的營養條件和化學信號分子等。在自然海區中,這些影響因子是往往綜合起作用的;然而在人工養殖時,我們往往可以通過控制 [查看詳情] |
鮑魚溶氧那些事:又到夏季缺氧高發期 [閱讀率:60748] | 10-09 |
近岸海水養殖環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態系統,鹽度、溫度、溶解氧、pH值等非生物因素會隨著天氣和潮水環境發生日際和季節性的變化,也因而極難控制。其中,溶解氧對于鮑魚養殖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溶氧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鮑魚的存活。然而,海區養殖的鮑魚因缺氧而死亡的事件卻年年發生,且短時間內往往造成十分巨大的損耗。今年6月底,據平潭蘇澳鐘門養殖戶證實,平潭蘇澳鐘門海域鮑魚損耗嚴重,有的甚至損耗過半。推測原因,此時恰逢天文小潮,海區海水流動性差,再加上水溫較高,海區養殖密度大,最終導致了海水的局部缺氧,從而使鮑魚失去了生命活力。[imG]upload/article/a2017100909033481.jp [查看詳情] |
鮑魚殼上的“垃圾”是什么?養殖戶如何防治? [閱讀率:66687] | 10-09 |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鮑魚的外殼常常附生著許多“雜物”。這些“雜物”以極強的牢度固著在鮑殼上,想要將它們剝離可不容易。 你若是將這歸咎于鮑魚“不愛干凈”上,那可就錯怪它啦,因為這殼上的坎坷不平,對鮑魚而言也是一大煩惱——[imG]upload/article/a2017100908554892.jpg[/imG][b]“雜物”是什么[/b] 鮑魚屬于底棲生物,其寬大的貝殼如同一塊緩慢移動的載物板,因此在生長的過程中,自然就成為了許多附著生物的附著基。 因此我們看見的這些“垃圾”便是多種多樣的附著生物留下的痕跡。并且,在鮑殼上占地定居的生物往往不止一種。1、管蟲 [查看詳情] |
如何處理鮑魚菜養殖出現的“紅水” [閱讀率:59912] | 08-26 |
[b]一. 基本情況[/b]福建東山縣杏陳鎮前何村的何老板養殖一口面積8畝的鮑魚菜,平時水位50cm左右。2016年8月3日,何老板聯系到好潤水產藥店的小司,反映最近一兩天池塘水色發紅(如圖1),并且中午有陽光照射的時候紅得更厲害,早晚沒太陽就沒那么紅。小司隨后來到池塘實地觀察情況并打水回去鏡檢,發現該水體藻相以鞭毛藻為主(如圖2,鏡檢結果)。該藻類具有趨光的特性,故而水色多變。[imG]upload/article/a2016082616010024.jpg[/imG]圖1[imG]upload/article/2016082616010469.jpg[/imG]圖2 [b]二.原因分析[/b [查看詳情] |
九孔鮑新品系筏式養殖技術 [閱讀率:57740] | 04-28 |
[imG]upload/article/2016042815590737.jpg[/imG]■ 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羅俊標 駱明飛 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 劉建勇/文九孔鮑(H.diversicolor aquatilis)俗稱鮑魚、九孔螺,為優質食用貝類。我國養殖九孔鮑一直缺乏良種,遺傳漂變及多代的近親繁殖導致我國現有九孔鮑養殖群體的種質衰退,這嚴重影響了我國南方鮑魚養殖產業的發展。針對以上問題,課題組以生長速度與成活率為選育指標,進行九孔鮑的多性狀復合育種,歷時6年經過5代選育,培育出生長速度快、養殖成活率高、經濟性狀遺傳穩定的九孔鮑新品系。在南方三省得到了廣泛的推廣養殖。其中,利用 [查看詳情] |
綠鮑與皺紋盤鮑雜交育苗技術 [閱讀率:78478] | 10-17 |
我國是鮑魚養殖大國,福建省是鮑魚全國最大的鮑魚育苗基地,隨著鮑極大魚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鮑種質量與養殖環境的矛盾問題日漸突出,種質退化嚴重的問題嚴重,加上病害嚴重使得鮑魚養殖行業受到的創傷,因此尋找新的優良品種,優化鮑魚養殖品種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imG]upload/article/a2015101800010598.jpg[/imG]2014年9月起詔安縣橋東興海水產養殖場在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承擔實施了《綠鮑與皺紋盤鮑雜交育苗》。利用原產美洲太平洋亞熱帶沿岸的暖水性,經濟價值高的品種,綠鮑(Haliotis fulgens)的公鮑與我國本地的皺紋盤鮑(Haliotis discushan [查看詳情] |
眾邦EM復合菌在防治鮑魚病害的應用 [閱讀率:57654] | 08-16 |
2013年底,東山縣的鮑魚大面積得病,緊接著,與東山縣僅是一水之隔的漳浦縣古雷灣也受到傳染,起初是海里的網箱養鮑,后來殃及陸上的水泥池鮑魚育苗場和養殖場。廈門大學專家經取樣、鏡檢分析,確定是由球狀病毒危害所致。經應用河南省新鄉市眾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水產專用型EM復合菌,防治鮑魚和鮑魚苗安然無恙,生長情況良好,而別的養殖場和育苗場業已關門休息。說句實在話,鮑魚病害流行時,因沒有具體有效的防治措施,他們大都采用氯霉素、土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或痢特靈,高錳酸鉀等,但就是事與愿違。我們使用EM復合菌防治鮑魚病害的方法是:一、用5ppm的濃渡潑灑水面。方法是:取定量EM復合菌,加等量紅糖,用水稀 [查看詳情] |
九孔鮑人工育苗的催產技術 [閱讀率:57243] | 12-20 |
一般在水族箱中進行催產。雄、雌親鮑個體比例為1:5~10。通常雌、雄分開催產.如在同一水族箱中催產,則應掌握適度,特別是精液不能過多,并要及時進行受精、洗卵等處理。誘導親鮑排放精卵有如下方法: ⒈變溫刺激 一般在60~120分鐘內,使水溫升、降3~7℃,并且反復進行2~3次。在催產的水族箱(或水槽)中,用加熱棒升高水溫,通過室內空調調節降低水溫,或在水族箱(槽)內用塑料袋冰塊降溫。如果親鮑沒有催產反應,則可輔助以流水刺激1~2小時。如果雄鮑已先排放精液,則可將精液少量加入到雌鮑的產卵箱(槽)中,以精液誘導雌鮑產卵。 ⒉陰干刺激 將親鮑陰干1~2小時后,再置于過濾海水中 [查看詳情] |
皺紋盤鮑人工育苗的底棲硅藻的培養技術 [閱讀率:59522] | 12-20 |
底棲硅藻是一種附著性的單細胞藻類,是稚鮑的主要餌料。底棲硅藻的培育是人工育苗的關鍵環節之一。 ⒈藻種的選擇 選用當時當地繁殖生長的適宜底棲硅藻作藻種,一般可選擇小型的舟形藻、菱形藻和心形藻等。這些藻類可以從常流水的海水管口或在貯積海水的池壁上用海綿或脫脂棉等擦取,洗三角燒瓶中,培養后加以選擇。亦可將塑料薄膜掛于海區的養殖筏架上,等5~7天采集到一定量的底棲硅藻后再洗刷下來供接種用;驈暮I先』厥笪苍宓群衷孱愒谶^濾海水中洗刷,將附著的底棲硅藻刷下,所得藻液用雙層NX103篩絹過濾2~3遍作藻種,但此法所得藻類多半為較大型的楔形藻、卵形藻、菱形藻等。 ⒉接種與培養 將高錳 [查看詳情] |
九孔鮑人工育苗的幼體培育 [閱讀率:56947] | 12-14 |
⒈浮游幼體培育 ⑴向培育池投放擔輪幼蟲:九孔鮑的胚胎發育,在到達擔輪幼體尚未破膜的階段,時間約有10~14小時。在這段時間內,換水2~3次,每次換水量為四分之三,或采取不斷流水的方法,但要注意使受精卵不受損傷。 當擔輪幼體破膜孵出后,則大量上浮,可用虹吸方法吸取,先在篩絹網箱中濃集,然后轉到育苗池中培育。其密度應控制在5~10個/毫升,每天換水2~3次,每天換水量三分之二。 ⑵向培育池投放胚胎或受精卵:當九孔鮑的卵受精后或發育至8細胞前,直接把受精卵或胚胎潑灑至培育池中,讓胚胎在培育池中發育。這種方法在南北方的使用較為多見。 ⒉匍匐幼體培育 匍匐幼體及繼續發育的 [查看詳情] |
確立鮑魚人工配合餌料配方的原則和依據 [閱讀率:15970] | 12-13 |
一、配合餌料合成的原則和根據 配合餌料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具有引誘鮑攝食的良好效果;在水中有良好的保形性和防腐性;易保存,使用方便,經濟實用。 人工配合餌料的營養組成主要有蛋白質、脂肪、淀粉、維生素和生長刺激素,加上防腐劑、防氧化劑、索餌因子等,由黏合劑黏合加工而成。 關于成鮑的餌料,有人曾在鮑的胃容物里發現有褐藻類的黑頂藻、鵝掌菜、紅藻類的紫菜、動物性的有孔蟲類、腹足類以及其他多毛類的貝殼、橈足類的碎片以及石英、沙礫等。但占多量的是鵝掌菜、黑頂藻以及動物類的橈足類等。由此可以認為,鮑的餌料是以褐藻類為主,同時攝入其他餌料。攝入的有孔蟲等石灰性物質,對貝殼的生長也能起到一定的 [查看詳情] |
皺紋盤鮑網箱養殖管理技術 [閱讀率:15076] | 11-28 |
近年來,水產品出口面臨嚴峻考驗,對水產養殖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鮑,作為海中珍品,由于它的養殖周期長,經濟價值高,所以對鮑的養殖技術也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F就以北方品種——皺紋盤鮑沉箱養殖為例,結合我們近幾年的養殖經驗,對其健康養殖技術進行總結,以供參考和推廣! ∫、皺紋盤鮑的生活習性 皺紋盤鮑晝伏夜出,在饑餓時白天晚上均可攝食。它主要生活在水流暢通、水質清新、海藻叢生的巖礁地段,適宜生活的水溫范圍在3℃~28℃,最適生長水溫范圍在15℃~24℃之間,水體鹽度在30‰以上,活動時間一般在日落后2小時~3小時以及日出前2小時~3小時,其生長緩慢! 《、養殖區域的選擇 養殖區域應海藻叢生, [查看詳情] |
鮑魚養殖常見病膿泡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15790] | 10-19 |
病原為熒光假單胞桿菌、河流弧菌。發病初期,病鮑行動緩慢,攝食量減少,病鮑從養成板背面爬至養成板的表面或水池的池壁上。腹足肌肉顏色變淡,隨著病情加重,出現白色球狀膿泡,并有膿液溢出,肌肉潰爛壞死,最終導致死亡。在皺紋盤鮑的工廠化養成過渡期間,幼鮑膿泡病經常發生,但該病一般沒有暴發現象。一般在8~10月的高溫季節,此病發生較為嚴重。此外,水質混濁,換水較少,開口餌料不足的情況下,較易發生。 預防: 為防止此病發生,可選擇健康鮑苗,保持環境條件的改良,投喂優質飼料,合理使用藥物,可使用復方新諾明3.12克/立方米浸浴3小時,每天一次,連用3天為一療程,隔3~5天再進行下一療程。 [查看詳情] |
水產養殖貼士之鮑魚養殖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閱讀率:15078] | 05-01 |
1.海上筏式養殖: 養殖器以多層式養鮑籠較好,多層式養鮑籠直徑45~50cm,高100~200cm,4~10層塑料盤由鐵棍及塑料套管聯成一體,層間距20~30cm,外包有帶拉鏈的網衣。投餌、管理、更換網衣等均很方便,餌料以海帶等海藻為主。 2.海底沉箱式養殖: 養殖器材為2m×2m×0.8m鋼骨架大型網箱,下沉于海底進行養殖,也有的用上側及兩端開口,中間帶若干交錯排列的橫隔板,開口部分有帶拉鏈的網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進行養殖,餌料以投喂海帶等海藻為主。這種養殖方法鮑的棲息環境比筏式養殖穩定,生長效果也好,但投餌、管理難度比較大。 3.海邊圍池式養殖: 在潮間帶 [查看詳情] |
鮑魚養殖之肌肉萎縮癥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0357] | 04-24 |
【病因及流行情況】 該病由病毒感染而致,因直接從貝足組織肌肉萎縮壞死,而命名為肌肉萎縮癥;疾「叻迤跒槊磕甑4~8月水溫上升期,當水溫超過23℃,發病率明顯增高,病鮑病情加重;而水溫在13℃和25℃范圍外,則發病率較低。該病主要危害體長在1.5厘米左右的鮑稚貝,死亡率可達50%左右,危害性較大。 【臨床癥狀】 稚貝攝食量減少,附著力和移動性也減弱,履足肌肉中呈長橢圓形的異常細胞壞死,其外套膜等組織出現赤褐色化缺損;疾體出現肌肉萎縮,在足部肌肉形成瘤狀物,最終導致病鮑死亡。死后干癟,無腐爛現象。 【防治措施】 該病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只能以預防為主。防治對策:對親貝的選擇應 [查看詳情] |
鮑病害研究最新進展及防治技術研究 [閱讀率:13718] | 04-22 |
孫秀秀1,陳文1,王江勇2,顏遠義1,張志1,曾慶雄1 (1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鮑(Abalone),俗稱“鮑魚”,是國際市場最暢銷的海產品之一。鮑是名貴的海珍品,其肉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素有“海味之冠”的美稱,自古就被列為“海產八珍”之首。從鮑肉中提取的鮑靈素Ⅰ、Ⅱ、Ⅲ和餾分物C可抑制皰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鮑靈素Ⅲ還具有較強的抑制癌細胞作用。鮑殼表面粗糙,內面有珍珠光澤,鮑殼又稱為“石決明”,具有清肝明目、滋陰潛陽之功效。此外,鮑殼還能作為裝飾品和貝雕工藝的原料,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伴隨鮑高密度立體式養殖 [查看詳情] |
鮑病害研究進展及防治技術研究 [閱讀率:10806] | 03-23 |
孫秀秀1,陳文1,王江勇2,顏遠義1,張志1,曾慶雄1 (1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鮑(Abalone),俗稱“鮑魚”,是國際市場最暢銷的海產品之一。鮑是名貴的海珍品,其肉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素有“海味之冠”的美稱,自古就被列為“海產八珍”之首。從鮑肉中提取的鮑靈素Ⅰ、Ⅱ、Ⅲ和餾分物C可抑制皰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鮑靈素Ⅲ還具有較強的抑制癌細胞作用。鮑殼表面粗糙,內面有珍珠光澤,鮑殼又稱為“石決明”,具有清肝明目、滋陰潛陽之功效。此外,鮑殼還能作為裝飾品和貝雕工藝的原料,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伴隨鮑高密度立體式養殖模式的推廣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其病害也接 [查看詳情] |
鮑魚養殖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閱讀率:12881] | 08-11 |
1.海上筏式養殖: 養殖器以多層式養鮑籠較好,多層式養鮑籠直徑45~50cm,高100~200cm,4~10層塑料盤由鐵棍及塑料套管聯成一體,層間距20~30cm,外包有帶拉鏈的網衣。投餌、管理、更換網衣等均很方便,餌料以海帶等海藻為主! 2.海底沉箱式養殖: 養殖器材為2m×2m×0.8m鋼骨架大型網箱,下沉于海底進行養殖,也有的用上側及兩端開口,中間帶若干交錯排列的橫隔板,開口部分有帶拉鏈的網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進行養殖,餌料以投喂海帶等海藻為主。這種養殖方法鮑的棲息環境比筏式養殖穩定,生長效果也好,但投餌、管理難度比較大! 3.海邊圍池式養殖: 在潮間帶選擇條件適宜的地方, [查看詳情] |
九孔鮑人工育苗技術要點 [閱讀率:10527] | 08-11 |
2000年以來,鮑魚育苗過程中的“脫板病”一直困擾著從業人員,成為遏制鮑魚養殖行業發展的瓶頸。當前認為“脫板病”的病因有兩種:一是親鮑帶病毒,傳染給子代。二是底棲硅藻感染了病菌,稚鮑攝食后發病,造成脫板。筆者把近年來從事鮑魚育苗的經驗撰成此文,為從業者提供一些參考。 [b]一、親鮑的培育[/b] 11~12月,挑選生長速度明顯的雌鮑,體重在40~50只/千克,放入親鮑培育池專門培育,放養密度10~11只/籠。每串8籠,每串放養1只雄鮑,有促進雌鮑性腺發育的作用。每天換水量為5~6倍,定期潑灑抗病毒中藥(三黃3份、貫眾1.5份、板藍根2份、其它3.5份)浸出液10克/立方米,浸泡4 [查看詳情] |
九孔鮑魚的良種選育與健康高產育苗技術 [閱讀率:22660] | 08-11 |
九孔鮑是近年來我國東南沿海一種新興的高投入高產出的養殖品種,在育苗與養殖方面已有很多不同層面的研究與報道,但在良種選育與健康高產育苗技術方面報道甚少。尤其是近年來,由于持續近親交配和延用傳統的流水育苗的方法,加上許多鮑魚生產企業不注重親鮑選擇和育苗工藝改進,更談不上定向培育、提純復壯。因此,長期以來品種得不到更新,親鮑的個體逐漸趨于小型化,選育優勢逐步被逆向選擇所取代,致使鮑種質退化,抗逆性差,相近基因結合產生近交衷退,生長緩慢,營養不良,易患病,最終導致增殖率降低,產量低,甚至顆粒無收,面臨破產局面。2003年至2005年茂名市金陽熱帶海珍養殖有限公司先后從臺灣、福建和湛江引進九孔鮑魚親本 [查看詳情] |
鮑魚海區與陸上輪養技術 [閱讀率:9392] | 08-11 |
日前,在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的鮑魚養殖主要有陸上水池養殖與海區筏式養殖兩種方式,養殖的主要品種為盤鮑和九孔鮑。海區筏式養鮑常常受到臺風、赤潮、附著生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增加了養殖風險,成活率僅50%~60%。陸上養殖雖然養殖成活率可達70%~80%,但是養殖成本太高,而且養殖周期要比海區長。因此我們提出了鮑魚海區與陸上輪養的養殖模式。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養殖海區選擇 選擇風浪小、潮流暢通、水質好的地方。周年水溫8~30℃,比重1.016~1.024,pH值7.6~8.4,遠離工農業和生活污染。 二、養殖器材與設施 1.養殖箱 最主要的養殖器材就是黑色 [查看詳情] |
日本盤鮑育苗技術 [閱讀率:9553] | 08-11 |
一、親鮑培育 在原產地引進親本,選擇無病無傷,體質健壯,規格為殼長8厘米以上,年齡為24~36個月的鮑,雌雄比例為10∶1。每籠放養4~6粒,調節適當流水量和充氣量,3~4天投喂新鮮江蘺或海帶一次,并沖池。操作速度要快,盡量減少離水時間以利于親鮑的性腺發育。親鮑培育過程防病治病不能用抗生素,應當使用聚維酮碘或次氯酸鈉。 二、育苗方法 1.附苗板藻類培育 附苗板用聚乙烯薄膜(厚度為0.3~0.4毫米),規格為80厘米×80厘米。在3米×7米的培苗池擺放600張薄膜,用100克/立方米的次氯酸鈉消毒,然后排換水一次,再接入生長良好的底棲硅藻藻種(卵形藻、菱形藻和舟形藻為 [查看詳情] |
鮑魚常見病的病因及防冶方法 [閱讀率:9961] | 08-11 |
隨著鮑養殖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鮑與海參混養技術的提高,鮑養殖逐漸升溫,但是要搞好鮑養殖就不能不注意病害的防治。鮑發病季節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為高峰期。為有效控制鮑病害的發生發展,現將本人掌握的鮑病害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 膿泡病 此病多發生在夏季水溫較高的季節,重點是殼長4~8 cm的幼鮑和商品鮑,嚴重時死亡率高達50%以上。 1.1病癥 病位多發生在足面上,出現直徑I~2 mm的膿泡,有時2~3個,多者4~5個,用針尖挑破,冒出一股淡黃色膿水,如發現不及時,膿泡周圍開始出現潰瘍,最后導致死亡。 1.2病因 多數是由細菌引起,特 [查看詳情] |
鮑魚海上吊養技術 [閱讀率:12871] | 08-11 |
鮑魚被稱作海洋生物中的軟黃金,其味鮮美,細嫩可口,營養豐富,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目前鮑魚的養殖方式有底播養殖,筏式籠養,工廠化養殖和坑道養殖等。2003年,筆者在連江崗嶼海區進行鮑魚海上吊養技術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相關情況介紹如下,供同行參考。 一、養殖環境 養殖區域選在連江崗嶼海區,其四周無任何污染源、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潮流通暢、交通便利的區域。其理化因子如下:水深達到10m以上,水流0.5m/s~1.0m/s,水溫11℃~28℃,鹽度30‰~34‰,溶解氧4mg/l以上,氨態氮≤100mg/l,ph7.4~8.6。 二、養殖設施 主要的養殖設施為 [查看詳情] |
淺海筏式鮑魚養殖技術 [閱讀率:10462] | 08-11 |
一、海區的選擇 養殖鮑魚的海區選擇:水深流暢,水質清新,無污染,附近無河流,海藻資源豐富,海水鹽度比較穩定且為中鹽度。具體要求是: 1.水深:養鮑海區,海水不易過淺,最好水深能達到15—20m之間! 2.水溫:鮑魚其生存的水溫范圍在1~28℃,生長最適水溫為14~22℃。所以養鮑海區冬季水溫不低于1℃,高溫季節水溫不超過28℃! 3.鹽度:鮑魚屬于中鹽度的海洋生物,要求海水鹽度能穩定于29‰~31‰為宜,最低不低于27‰,最高不超過36‰! 4.水流:因為鮑魚喜歡水流暢通,所以應選擇正規的往返流的海區,流速應以50~60m/分為好! 5.水質理化因子:鮑魚喜棲的海區pH值8.0~8. [查看詳情] |
鮑魚養殖養殖技術要點 [閱讀率:10416] | 08-11 |
鮑魚養成方式有多種,有底播養殖(又稱自然增殖),有筏式籠養,還有工廠化養殖和坑道養殖等等,無論哪種養殖方式,選擇清新水質尤為重要。 自然海水養殖條件 。1)海藻繁殖,餌料豐富! 。2)水清流暢、海水比重穩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的海區! 。3)底質為巖礁石塊! 。4)海區無工業污染、敵害生物少,且冬天無封凍、春天流冰的海域為宜。 苗種運輸 鮑魚運輸采用干運和濕運兩種方法,一般短程、短時采用干運法,而遠程、長程則采用濕用法;運輸通常采用塑料板做為鮑魚附著基,放置洗凈消毒的硬質容器中,對運輸的鮑要經選擇暫養,以提高運輸成活率。鮑魚運輸計劃和安排要周密。干運法鮑密度要合理, [查看詳情] |
鮑魚受傷后怎樣預防其感染疾? [閱讀率:7785] | 08-07 |
鮑魚養殖中的最大危害是受傷后害病,鮑魚體受傷部位中以右側殼肌和內臟囊最為危險,很容易引起死亡,尤其是右側殼肌部位多是致命傷。因此,在鮑魚養殖中要格外注意。 在進行鮑魚人工養殖的時候,一旦其體發生了受傷情況,可采用下述方法加以防治: (1)浸洗法:將傷鮑魚 放在藥液中,浸浴一定時間。用鹽酸土霉素,每毫升水中加25微克,浸洗30分鐘。值得注意的是藥液中的溶氧量應在2毫克 /升以上,否則鮑魚會因缺氧而死亡。 (2)洗滌法:用配好的藥液用噴霧器噴洗傷口。 (3)涂抹法:各種鏈霉素的粉劑、軟膏、液劑都適用,但操作時比較麻煩。 (4)藥餌法:將藥物混入餌料中投喂。 [查看詳情] |
深水式陸地池立體養鮑技術 [閱讀率:7840] | 07-10 |
深水式陸地池立體養鮑技術研究項目為汕尾市海洋漁業技術中心站、汕尾市雙湖養殖發展有限公司等4個單位的自選課題,納入廣東省海洋與水產廳1997年科技計劃管理范圍(廣東省海洋與水產廳科技教育處,粵海水(科)[1997]19號)。 該項技術應用于高鹽度海區的岸段進行人工養鮑,其技術原理是在傍海處仿照鮑的生存環境,在室內筑造水深1.7米的水泥池,把鮑苗放于長寬高為0.4米×0.3米×0.1米的養殖籠內,并把養殖籠疊起10層以上,置于水泥池里,進行流水、充氣、給餌等全人工控制的養殖。 該項技術研究以九孔鮑為養殖對象,以江蘺為餌料,經過8個月的養殖,把殼長2厘米的鮑苗養成殼長6厘米的商品鮑,每立方米水體產 [查看詳情] |
淺海礁區沉箱養鮑及病害預防 [閱讀率:6755] | 07-10 |
鮑為海產“八珍”之一,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歷來為美食家所喜愛。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天然資源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鮑人工養殖已成為供應市場的重要手段。沉箱養殖是目前我國北方常見的養鮑模式,現將淺海礁區沉箱養鮑技術和病害預防方法簡要介紹如下: 一、生態習性 1.棲息環境 鮑棲息的自然海區,一般在鹽度高、透明度大、水流暢通與海藻叢生的巖礁水域。 2.活動習性 鮑屬于夜行性動物,通常是白天匍匐于棲息環境,不食不動。到了夜間它們卻十分活躍,四處爬行搜索食物。 3.溫度、鹽度的適應范圍 我國北方最常見的皺紋盤鮑生活水溫為2℃~26℃,最適宜水溫為14℃~22℃,適應鹽度為28‰~33‰。 4. [查看詳情] |
鮑的球狀病毒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7531] | 06-24 |
鮑的球狀病毒病是一種病毒性疾病。防治技術的關鍵是隔離病鮑和水體凈化,阻止病毒的傳播和控制病害的發生。 病害診斷:可通過電子顯微鏡技術觀察到病鮑中大量大小為(50~80)nm×(120~150)nm的球狀病毒,發病的主要癥狀是:初期,池水變渾濁,氣泡增多,死鮑斧足肌肉收縮,貝殼向上,足肌貼于池底或筐(籠)底。后期,行動遲緩、食欲下降、足收縮、變黑變硬,死鮑的肝和腸腫大,附著在池底。該病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于冬、春季節,即當年10~11月至翌年4~5月,水溫低于24℃易流行;感染對象多為雜色鮑的鮑苗、稚鮑、成鮑或新鮑;皺紋盤鮑也有傳染。傳染途徑為水平傳播,主要通過污染的水源、人員 [查看詳情] |
鮑魚受傷后怎樣預防其感染疾? [閱讀率:6876] | 06-24 |
鮑魚養殖中的最大危害是受傷后害病,鮑魚體受傷部位中以右側殼肌和內臟囊最為危險,很容易引起死亡,尤其是右側殼肌部位多是致命傷。因此,在鮑魚養殖中要格外注意。 在進行鮑魚人工養殖的時候,一旦其體發生了受傷情況,可采用下述方法加以防治: 。ǎ保┙捶ǎ簩U魚 放在藥液中,浸浴一定時間。如用硝酸亞汞2ppm,水溫15℃以下,浸洗2~3小時,或鹽酸土霉素,每毫升水中加25微克,浸洗30分鐘。值得注意的是藥液中的溶氧量應在2毫克 /升以上,否則鮑魚會因缺氧而死亡。 。ǎ玻┫礈旆ǎ河门浜玫乃幰河脟婌F器噴洗傷口。 。ǎ常┩磕ǚǎ焊鞣N青霉素、鏈霉素的粉劑、軟膏、液劑都適用,但操作時比 [查看詳情] |
南方地區鮑魚的養殖工藝流序 [閱讀率:7900] | 06-24 |
元月 。.為了便于銷售成養鮑魚可進行分級整理,結合分級整理可將個體大、體形好的鮑魚選出作為親鮑供夏、秋培苗使用! 。.前一年秋季所培育的苗,大多都從育苗板上剝離爬底,由于部分爬底苗量過大分離嚴重,這時可進行分苗,一般可按大、中、小三級分類,然后按1000~1500個/米2的密度分級爬底培育以利幼苗正常生長! 。.由于溫度變低鮑魚食量明顯減少,成養鮑魚可七天左右喂菜一次,在兩次喂菜的中間換水洗池一次! 。.爬底苗池一般可7~10天洗池一次,但要注意這時氣溫較低,洗池換水一般應選在晴天、無風的中午以及氣溫轉暖為宜! 《隆 。.由于氣溫低,鮑食量少,要減少投菜量! 。.在閩南地區新鮮 [查看詳情] |
雜色鮑的冷水性病毒病 [閱讀率:6504] | 06-24 |
鮑魚被列為八珍之首,其味鮮美,營養豐富。鮑殼又名石決明,具有藥用價值,可鎮肝清熱,滋陰壯陽。鮑肉有降低血壓功效,鮑肉中所含的鮑靈素Ⅰ和鮑靈素Ⅱ有較強的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s色鮑分布于我國南方福建、廣東、臺灣,鮑肉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由于鮑的自然產量少,經濟價值高,人工養殖鮑深受各屆人士的青睞,特別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至今,雜色鮑人工養殖在我國福建、廣東、海南、臺灣大規模迅速發展,導致過度密集、過大規模的養殖,大大超過了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從而發生一些病害,造成很大損失。其中,最具危害性的是為業內人士所稱的“冷水性病毒”病,它發病快、病程短,死亡率幾乎100%! ∫、雜色鮑“冷水 [查看詳情] |
南方鮑魚避暑技術 [閱讀率:8665] | 06-24 |
據了解,鮑魚對養殖海域的水溫要求很高,其適宜生長水溫為20℃左右。一到夏季,引入南方的黑鮑、皺紋盤鮑等北方品種會因水溫太高大量死亡,而此時青島等北方海域的水溫比較適合鮑魚生長。近幾年,每到夏季到來,福建的許多養殖戶便將鮑魚苗和接近成品的鮑魚送到山東等地養殖,到當年的11月再將鮑魚接回! 鮑魚運輸采用干運和濕運兩種方法,一般短程、短時采用干運法,而遠程、長程則采用濕用法;運輸通常采用塑料板做為鮑魚附著基,放置洗凈消毒的硬質容器中,對運輸的鮑要經選擇暫養,以提高運輸成活率! 鮑魚運輸計劃和安排要周密。干運法鮑密度要合理,不相互擠壓,保證高濕度、低溫度,定時淋水,防止日 [查看詳情] |
海參與鮑魚茷式套養技術 [閱讀率:7698] | 06-24 |
2003年10月,我們開始了海參與鮑魚海區筏式套養技術示范項目,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提高了鮑魚成活率和海參的生長速度,效益較為顯著! ∫、材料和方法 1.水質條件 本項目實施地點選擇在莆田市湄洲灣東吳淺海海域,本海區pH值7.9~8.2,常年水溫變化范圍在10~30℃,鹽度25~31,周圍無工業污染、水質優良、潮流通暢、避風條件好。該海區已通過省無公害產地認證,是海參與鮑魚筏式養殖的理想場所! 2.苗種來源 2003年10月份從大連購進刺參苗種2萬粒,規格為3~4厘米/頭;從山東購進雜交鮑魚苗種12萬粒,規格為1.5~2厘米/粒! 3.養殖管理 。1)養殖方式 采用海上筏架進行吊掛 [查看詳情] |
皺紋盤鮑稚鮑剝離后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 [閱讀率:7823] | 06-24 |
隨著皺紋盤鮑養殖規模迅速的發展,其育苗工作普遍存在著稚鮑于剝離后15—60內天出現不同程度大量死亡的現象,死亡率高達80%以上,保苗率一般維持在3—20%之間,多數育苗場的保苗率低于10%,目前此種情況一直未能得以解決。由于鮑苗大量死亡導致生產成本增加,許多場家不能維持正常生產,部分場家停產、轉產,致使供養成的苗量銳減。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存活下來的鮑苗,無論放在海上或是陸地工廠化養殖的過程中,部分5cm以內的成鮑會瘦弱死亡,其癥狀與稚鮑死亡癥狀極其相似,因此不能排除成鮑、稚鮑的死亡屬一種疾病所致的可能性。如果該問題不解決,不僅會增加育苗成本,而且還會影響育成期的成活率,制約著養鮑業的發展。對 [查看詳情] |
雜色鮑的底播放流增殖技術 [閱讀率:6627] | 06-24 |
鮑具有移動性小,生長慢與植物食性的特點,是理想的放流增殖對象。我國的鮑產量1985年只有約100t,到1995年已達1000t以上, 人工育苗與增殖放流功不可沒。近幾年所捕獲的8cm以上的育苗用種鮑,人工放流鮑占七成以上, 放流增殖前景非常廣闊! 。ㄒ唬┓帕鲌龅氐倪x擇 底質結構為巖礁,臨近不要有泥沙淤積,無大量淡水與工業污水流入,海區風浪小,不易受災害襲擊,潮流暢通,海水能借波浪、潮汐、沿岸流等充分地交換,水質清澈,海底藻類品種繁多茂盛的海區! 。ǘ┓帕饕幐衽c密度 在底播放流過程中,首先遇到的是放流規格問題,殼長2cm的幼鮑1年后的存活率低于10%;殼長3cm為30%~60%;殼 [查看詳情] |
我國養殖鮑魚主要疾病及綜合防治技術要點 [閱讀率:7610] | 06-24 |
鮑魚是名貴的“八大海珍品”之一,具有極高的營養、藥用、保健價值,被譽為海洋“軟黃金”,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瞇。我國鮑魚養殖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形成規;a,現已成為我國海水養殖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及沿海水質的日趨惡化, 各種病害也越來越頻繁地發生并愈演愈烈,給養殖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嚴重阻礙了鮑養殖業的發展。本文綜合國內外學者近年來鮑病害研究成果,對鮑魚養殖中常見的疾病及防治方法作如下介紹,供參考! 1 鮑魚養殖常見疾病 1.1 裂殼病 病鮑的足部變瘦、色澤變黃并失去韌性,足表面常帶有大量黏液狀物,貝殼變薄、殼外緣稍向外 [查看詳情] |
皺紋盤鮑常見的幾種疾病 [閱讀率:9420] | 06-24 |
皺紋盤鮑養殖生產方興未艾,特別是稚鮑養殖過程中常出現以下幾種常見。 1.潰爛病工廠化過渡養殖期間,皺紋盤鮑稚鮑常發生潰爛病,病因由熒光假單胞桿菌感染所致。癥狀:病鮑腹足部肌肉潰爛,附著力降低; 2.裂殼病病鮑癥狀:貝殼變薄、.色談,殼孔相連串,殼外緣上翻,失去韌性,表面有大量粘液物質; 3.肌肉萎縮病 病鮑肌肉逐漸萎縮,主要由一種病毒感染所致; 4.纖毛蟲病稚鮑體內寄生一種纖毛蟲,主要寄生于稚鮑的消化道、外套膜、血竇和組織間隙內。 [查看詳情] |
鮑魚健康養殖技術實用大全 [閱讀率:11421] | 06-24 |
鮑俗稱鮑魚,足部肌肉為食用部分,細嫩可口,營養豐富,其干品中含蛋白質40%以上,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貝殼內有大量的五彩光澤的珍珠層,美稱為“千里光”,殼可還作藥材、裝飾品和貝雕之用,F養殖的種類主要有兩種:皺紋盤鮑(Haliotis discus hannai)和雜色鮑(Haliotis di。rsicolor)。 (一)鮑的生活習性 鮑喜棲息于水流暢通、天然餌料豐富、水質清晰、水深越為1.5一21m范圍的海區。喜歡平躺著生活,晝伏夜出。足部的附著力很強,殼長15cm的鮑,一旦充分附著巖石后,需用100Kg左右力方可拔掉,所以能在大風大浪中生存。受驚動或襲擊時迅速收縮,移動 [查看詳情] |
盤大鮑的養殖技術 [閱讀率:7388] | 06-24 |
盤大鮑(Haliotis gigantea discusReeye)屬于鮑科動物,為動物性中藥材。其貝殼入藥,名為石決明;其肉入藥,名為鰒魚。石決明含有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20多種氨基酸,能平肝潛陽、清熱明目。鰒魚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并能從中分離出具有較強抗癌作用的鮑靈素。由于雜色鮑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所以市場上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目前,在我國沿海一些地方開展了鮑的人工育苗和養殖,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1 盤大鮑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 1.1 形態特征 體外為卵圓形貝殼,質堅厚,呈深綠褐色或深紅褐色。背面兩側各有1個細長的觸角;腹面有1個可活動且發達的吻,鮑口就 [查看詳情] |
鮑魚苗種的運輸方法 [閱讀率:8277] | 06-24 |
鮑魚苗的運輸方法有干運和水運兩種,短距離運輸時間不超過15小時,可采用干運。長距離運輸應采用水運。運苗時應將鮑魚連同聚乙烯波紋板一起運輸,以免鮑苗互相擠壓,受傷死亡。也可將鮑魚苗剝離,連同海帶裝入聚乙烯網袋中運輸! 1.干運:運輸容器可采用塑料泡沫箱或木桶,必須用干凈海水充分浸泡洗刷后才能使用。在容器底部放一層已浸泡好大葉草或鮮小海帶,然后將鮑魚苗,連同附著板,或已剝離后裝小網袋,鮑魚苗放在大葉草上,一層鮑魚苗,一層大葉草或鮮小海帶,不超過三層。這種運輸方法,鮑苗分布均勻,不擠壓,不受傷,又能保持濕度,運輸成活率達到98%,是目前最好的運輸方法! 2.水運:長距離運輸時,先將鮑魚苗剝離后 [查看詳情] |
潮間帶養鮑池壘石養參技術 [閱讀率:6646] | 06-24 |
近年來,沿海各地在潮間帶建有大量的養鮑池,由于多種原因,不少單位的池子幾近廢棄,導致生產物資、設施的極大浪費。在潮間帶養鮑池堆石養參能夠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將操作中的主要技術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場地的選擇。養參池應選擇潮流暢通,風浪較小,鹽度穩定,沒有污染且野生海藻較多的巖礁底質的海區。特別注意的是多雨的季節不應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二、塊石的壘法。在池內要順著潮流的方向堆積塊石,以防風浪將其沖毀。塊石的大小以10~20公斤為宜。壘石時離壩埂應達0.8~1.0米,每排壘石的寬度以1.0米為宜,高度為1.2~0.3米,排間距0.5~0.6米,池埂的水泥壩高度達到2.0米以上 [查看詳情] |
南方海區筏式養鮑技術 [閱讀率:7560] | 06-24 |
鮑屬海產珍品,是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品種。筆者近年在福建省莆田縣南日島開展皺紋盤鮑海區筏式吊養技術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為我國南方筏式養鮑起到了示范作用,F把其技術規程總結如下,供海區筏式養鮑參考! ∫、海區選擇 1.水深皺紋盤鮑、日本盤鮑及雜交鮑的生長溫度為8℃—28℃,最適水溫在15℃—24℃,水深過淺,夏季易受高溫的影響,因此,養鮑海區水深不應低于4m! 2.水流水流暢通,風浪較小,最好是有往復流的港灣且四周有養殖海帶、紫菜的海區。最大流速時養殖箱吊繩與筏架平面的傾斜角≤45度! 3.環境無工農業污染,水質清新,海藻(海帶、紫菜)資源豐富且來源方便,受臺風影響不大! 4 [查看詳情] |
鮑魚室內人工養殖技術 [閱讀率:14378] | 06-24 |
1 生活習性與養法 鮑魚為鮑科動物,生活于巖礁海岸、水深流急、海藻叢生的淺海區。常以海底巖礁為棲息處,用足部匍匐于巖礁上,晝伏夜出,以周圍的海藻為食,生長較緩慢,自然狀態下一年生長2cm左右。由于它具有這些特點,故在人工育苗后,首先應從增殖放流途徑來解決。養殖方式:海上浮架的吊籠、網箱養殖;潮間帶池沼養殖;陸地筑池與多層水槽的工廠化養殖等,F將室內深水池塑料籠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2 自然條件的選擇 要求水陸交通方便,海區水流暢通,海上漲落為半日潮,年平均鹽度為31.5%,PH為8.0-8.22,水溫為10-29℃。 3 鮑池主要設施 3.1 育苗池和養成池:1×8 [查看詳情] |
皺紋盤鮑大面積養殖及鮑參混養技術 [閱讀率:7529] | 06-24 |
利用現有的坑道建池,對鮑魚苗種進行越冬和強化培育。并開展潮間帶養殖,采用池塘、網箱和自然底播養殖鮑魚,均獲得成功,該方法可達到促進鮑魚快速生長的目的。通過試驗,對三種養殖方式的生長情況進行對比,得出試驗數據選擇出最佳的養殖形式,同時加強對病害的防治,并開展鮑參混養,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綜合效益。 鮑魚作為海珍品之一,其營養豐富,味美可口,深受人們的青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需求量將越來越大,大力發展鮑魚養殖具有廣闊的前景! 80年代以前人工養鮑多采用海上筏式養殖,由于投資大、管理繁瑣、風險等因素,發展速度較緩慢。90年代初,我們在潮間帶巖礁區利用網箱、建池、壘石蒙網養鮑一舉獲得成 [查看詳情] |
鮑魚養殖應注意哪些? [閱讀率:7425] | 06-24 |
1.海上筏式養殖:養殖器以多層式養鮑籠較好,多層式養鮑籠直徑45~50cm,高100~200cm,4~10層塑料盤由鐵棍及塑料套管聯成一體,層間距20~30cm,外包有帶拉鏈的網衣。投餌、管理、更換網衣等均很方便,餌料以海帶等海藻為主。 2.海底沉箱式養殖:養殖器材為2m×2m×0.8m鋼骨架大型網箱,下沉于海底進行養殖,也有的用上側及兩端開口,中間帶若干交錯排列的橫隔板,開口部分有帶拉鏈的網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進行養殖,餌料以投喂海帶等海藻為主。這種養殖方法鮑的棲息環境比筏式養殖穩定,生長效果也好,但投餌、管理難度比較大。 3.海邊圍池式養殖:在潮間帶選擇條件適宜的地方,圍堤 [查看詳情] |
雜色鮑半自動工廠化養殖技術 [閱讀率:6947] | 06-24 |
鮑列為海產“八珍”之冠,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海南地處熱帶,年海水溫度18~32 ℃,海水鹽度為32~35,適合人工養殖雜色鮑(Haliotis dirversicolor)。根據常規雜色鮑工廠化養成的經濟分析,于每m3水體投資成本為0.131萬元,成鮑商品價格按100~120元/kg計算,每m3水體產出至少0.180萬元,投入產出比1∶1.37,經濟效益較為顯著。海南省政府決定,在未來幾年內大力發展雜色鮑養殖業。 1雜色鮑生物學特性 雜色鮑屬軟體動物門,喜棲息于海水鹽度高且穩定,水透明度高,水流通,海藻豐富的巖礁海底;主要生活在潮間帶上區至6 m水深海區。鮑是“夜行”性動物,通 [查看詳情] |